撰文/ 王孟蓁 職能治療師
有句俗話說「要活就要動」,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,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多可以靈活動作的關節,但是如果因為受傷或是疾病關係,導致無法主動活動關節,大部分的人可能就會擺著不動,但其實久了以後,就會慢慢出現一些很難處理的問題喔。
長期不活動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
(1)關節僵硬
(2)肌肉、關節囊、韌帶變緊
(3)血液循環變差
(4)關節腫脹、疼痛
這些影響長期下來會變成很難處理的問題,因為不可能只用藥物或短暫的治療就恢復,而且需要長期的治療,過程中當然也會伴隨著疼痛,使得生活品質受到影響,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處理腫脹、僵硬又疼痛的關節問題。
不論是骨折、中風、脊隨損傷或是長期臥床的人,「被動關節運動」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課題,除了上述的負面影響之外,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會增加,因為關節僵硬,在照顧工作上就會變得很辛苦,要花更多的力氣,被照顧者辛苦,照顧者也辛苦。
如果你也關心這樣的問題,歡迎來參加窩新9月份的小論壇,『關節鬆了,姿勢就對了!關節運動與姿勢擺位的重要性!』,我們邀請了專業人員 職能治療師 楊政勳先生,以他在萬芳醫院豐富的臨床經驗,與大家分享這個主題,一起來學習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關節運動與姿勢擺位。
~照護大小事.就是窩新事~
想了解更多健康促進活動/照顧技巧提點/健康保健知識/輔具使用撇步?